广州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 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授牌
3月29日,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广州市工信局正式向广州市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授牌,并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推动企业与产业园区双向匹配。
记者现场了解到,广州重点聚焦成果转化、生产制造,打造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生物医药核心载体,构建“选赛道+建园区+引项目+配要素”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力争到2030年建成四千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一行动标志着广州在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上迈入系统性、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四链融合 打破传统园区单点发展瓶颈
广州市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的正式授牌,标志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未来,随着四大园区协同深化,广州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超级节点”,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州样本”。
据介绍,广州以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价值园区为载体,与国际生物岛形成“研发策源—产业转化—全球辐射”的深度协同。如金域医学带动70余家体外诊断企业构建产业链,赛莱拉建成亚洲最大自动化细胞制备中心。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融合”,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的生态闭环。这一模式不仅打破传统园区单点发展瓶颈,更以“湾区协同+国际对标”的格局,为四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错位协同 四大园区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根据《广州市生物医药价值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广州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错位竞合、功能互补”为原则,推动四大园区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黄埔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园区:聚焦研发孵化与规模化生产,打造亚洲一流生物制药基地。园区将联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机构,建设研发创新平台与定制化厂房,重点突破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南沙生命健康价值园区:依托跨境政策与区位优势,主攻“创新药械研发+生命健康制造”,推动基础研究与资本对接。园区将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加速港澳药械“境外持有+境内生产”模式落地。
越秀临床技术成果转化园区:发挥高端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医学成果转化与市场流通。重点引入药械流通、健康管理等业态,打造千亿级生命健康服务集群。
荔湾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园区:整合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产学研转化平台与院内制剂中心,强化中药现代化与医疗器械产业链。
全要素保障 集群集聚“生态制胜”
广州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临床、流通的全链条生态。以黄埔园区为例,企业可在1.5小时通勤圈内完成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显著降低创新成本。越秀区积极发挥辖区内医学医疗资源集聚优势,聚焦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打造平台、拓展园区、引进项目等方式构建产业服务体系。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每年新增新药临床批件近百张,占全市90%以上,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57%。
从企业到人才、从软件到硬件、从创新主体到配套服务,园区建造带来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集聚效应。“很多生物医药项目过来落户,看重的不仅仅是资本的一次性投资,更看重的是整个区域产业生态、应用场景拓展等因素。”荔湾区科工信局党组书记何健仪认为,政府政策的突破、应用场景的全面开放,比光是补贴、免租更有吸引力。
一“图”读懂广州生物医药产业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现场,广州市工信局还发布了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全面梳理企业最为关心的政策、空间、资金、服务平台等信息,提供从总体发展概况到具体扶持政策,从总体空间布局到具体地块厂房,从产业生态体系到具体服务平台的全流程信息服务,让企业快速读懂广州生物医药产业。
“一核两极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打开《产业地图》,映入眼帘的是“一核两极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以广州生物岛为核心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核心高地,以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航空枢纽为南北两极,分别打造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增长极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增长极,与广州生物岛错位、协同发展。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介绍,为帮助企业解决常常碰到的政策不易达、信息不透明、供需不匹配等堵点难点,广州聚焦项目要素精准匹配,统筹产业图谱、空间载体、应用场景、政策体系、人才供给、金融支持等各类要素资源,率先编制上线了《产业地图》,全面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四个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区——《产业地图》在总体布局上明确到“面”,打造“一核两极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重点聚焦黄埔、南沙、越秀、荔湾4个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区,其他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梯度培育体系。
点、线、面细致具体——在服务平台上具体到“点”,共梳理公共服务平台305个,包括公共概念验证中心、公共中试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临床试验机构、生物医药CXO企业、科研机构等六大类。在产业载体上精准到“线”,展示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61个、产业地块11个,总用地面积536.14公顷,总建筑面积1461.81万平方米,当前可用建筑面积359.72万平方米。在沟通对接上细化到“人”,列出了11个区的相关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码,提供全方位靠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