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23日报道:4月23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3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面部署了2024年重点任务。
上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已近5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市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垃圾治理不断深化,生态本底不断夯实。
2023年,上海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实效明显: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98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443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264吨。对比《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别增长1.9倍、14.3倍和0.7倍,干垃圾减少15.6%,居住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逐步健全,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超过3.6万吨/日。全市巩固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成1.5万个服务点、205个中转站、14个集散场,配置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达到4.5万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原生生活垃圾保持零填埋。
同时,“上海模式”内涵不断丰富,开展垃圾房标准化改造和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建设,全市完成垃圾房标准化改造521个,精品小区建设347个。全市可回收物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全面完成“沪尚回收”标识更新,建成32座“一区一品”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为更好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引导市民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上海在持续落实常态长效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新机制、实行新举措、运用新实践。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基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会议明确,在建成的1.5万个可回收物物回收服务点基础上,今年还将打造一批惠民回收服务点,在体验上提供更加优质的交投交售服务,按市场价收购部分可回收物,满足市民“卖废品”的需求。并推动电商、快递等行业加快绿色包装材料推广,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和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均超过98%。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整合各区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企业服务资源,今年全市打造了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市民可通过“沪尚回收”小程序查询周边的回收服务点信息、回收活动日安排等前往自主交投。小程序平台对入驻的主体企业提出了明码标价、落实惠民回收等规范管理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该服务平台可实现全市可回收物回收“点站场”信息和主体企业回收服务全面接入和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市民可回收物交投的便利性和感受度。
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布局难易程度等因素,上海还将计划分批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今年率先建成300个,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800个。至今年底,建成39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5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