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光伏产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技术迭代加快推进,价格从上行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行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然而,长期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仍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1月3日,以“与光同行、绿色未来”为主题的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全国众多行业专家及光伏产业链领军企业代表等相聚宜宾,共话光伏产业新机遇、新形势。
与会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主力能源,现在尚未看到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产业仍有足够发展空间
A股三季报披露刚结束,光伏板块的营收情况再创历史新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90家光伏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逾20%。
与此同时,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GW,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截至9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累计达5.21亿千瓦,成为国内第二大电源。
尽管光伏公司业绩维持增长态势,且行业需求热度不减,但近期光伏行业出现的波动让业内担忧行业是否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大家对未来表现出了过度的担忧。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无论是在技术端还是需求端,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都是星辰大海。”
刘译阳表示,我国光伏、风电的发电量实际占比并不高,国内光伏市场仍有数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2.0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为1.07万亿千瓦时。据此可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16.19%。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非化石清洁能源正在由过去的补充能源角色向主力能源角色转换。
李俊峰在本届宜宾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还指出,“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的根本逻辑就是技术革命,用技术替代资源,让能源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光伏现在处于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时代。因为装备制造技术在不断进步、迭代,光伏的成本是持续下降的。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是技术进步的特征。”
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看来,从能耗、碳排放“双控”的大背景下去倒推规模,光伏产业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产业链上的波动是一些结构性问题导致,我们对此应对的措施一是坚定技术创新,二是构建足够的产业基础和资本实力。”曾少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追求规模性扩张。
看好宜宾光伏产业的布局和潜力
尽管多次到访四川省内多个城市,但对于刘译阳而言,这是他在宜宾的“首秀”。
在本届宜宾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刘译阳致辞指出,当前业内过度关注短期波动,而忽略了长期的确定性。“当下的波动、光伏行业的优胜劣汰、去伪存真,实际上对于技术进步、降本增效极为有利。此次波动后,可以很快将没有技术、品牌竞争力、捞快钱的企业出清,有利于行业的洗牌。”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刘译阳肯定了宜宾在招引光伏项目时对行业未来技术认知的未雨绸缪,“我感受到了宜宾市政府在引进光伏项目时做了很多深思熟虑和前期谋划。他们给宜宾引入了光伏产业中的先进产能,项目都是行业里具有代表性的新项目。”
刘译阳进一步表示,宜宾除了在绿色能源成本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外,其作为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未来有望成为连接光伏应用市场深入西部的重要纽带。
值得肯定的是,自2022年以来,宜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进军光伏产业新赛道,光伏产业从无到有正快速崛起。截至目前,该市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27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其中投资超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该市先后引入硅料项目10万吨、硅棒项目90GW、切片项目80GW、太阳能电池项目120GW、组件5GW,光伏玻璃、光伏银浆、特种切割线、石英坩埚、碳碳热场等重要辅材相继落地投产,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的城市。
“宜宾产业链这么齐全,吸引这么多龙头企业是不容易的。因为现在各地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引得这么快、这么全是令人较佩服的。”作为本次光伏大会的受邀嘉宾,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了解宜宾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后颇有感触。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同样看好宜宾光伏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西南地区本身在光资源上并不具备优势,但在光伏降本增效的趋势下,宜宾正在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洼地,其存量优势一下子就凸显起来。”
政府坚定往前走以及注重产业链配套,是宜宾光伏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利器”。对此,曾少军还建议,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时候依然要注意技术储备。“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紧密合作,行稳致远。”